内容纲要
一份清晰、结构化的产品技术文档目录是确保文档易用、易维护的关键。它不仅能帮助开发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也能作为新成员入职和团队知识沉淀的蓝图。
本文提供一个通用且可扩展的产品技术文档目录结构,并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应包含的内容。这个结构适用于大多数软件产品,如 Web 应用、移动应用、API 服务或 SaaS 平台。
您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复杂度和特点,对这个模板进行删减或扩展。
第一部分:入门与概览
这部分的目标是让任何角色的读者(新员工、合作伙伴、甚至客户)都能快速了解产品的全貌,并能够快速上手。
1. 产品概述
- 1.1. 产品简介
- 一句话描述产品是什么。
- 核心价值主张(解决什么问题,为谁解决)。
- 主要功能列表。
- 1.2. 核心概念与术语
- 产品领域内的关键术语和业务概念解释。这是理解后续技术文档的基础,避免沟通歧义。
- 示例:对于电商产品,解释“SKU”、“SPU”、“订单池”、“履约”等。
- 1.3. 系统架构图
- 高层级的系统架构图,直观展示各主要服务/模块、数据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可以是逻辑架构图、物理部署图或 C4 模型的 Level 1/2 图。
- 1.4. 技术栈
- 列出产品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 后端: 编程语言、框架、中间件等。
- 前端: 框架、库、UI 组件库等。
- 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NoSQL 数据库、缓存等。
- 基础设施: 云服务商、容器化技术、CI/CD 工具等。
- 列出产品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第二部分:开发与集成
这部分是给开发者看的核心内容,提供了如何与产品系统交互、进行二次开发或集成的详细信息。
2. 快速开始
- 2.1. 环境准备
- 开发环境要求(操作系统、JDK/Node.js 版本等)。
- 必需的工具和软件(IDE、Git、Docker、Postman 等)。
- 2.2. 获取源代码
- 代码仓库地址。
- Git 克隆和分支管理规范。
- 2.3. 本地部署与运行
- 最简单、最快速的本地环境搭建指南。
- 提供一个“Hello World”级别的验证,确保环境搭建成功。
- 目标:让开发者在 15-30 分钟内成功运行项目。
3. API 参考
- 3.1. API 概览
- API 版本策略。
- 认证与授权机制(如 API Key, OAuth 2.0, JWT)。
- 请求/响应的通用格式、数据类型、错误码规范。
- 速率限制 和配额。
- 3.2. API 端点详情
- 按功能模块分组(如用户模块、订单模块、支付模块)。
- 每个端点:
- 描述: 端点的作用。
- 请求方法: GET, POST, PUT, DELETE 等。
- URL 路径:
/api/v1/users/{id}
。 - 请求参数: Path 参数、Query 参数、Header 参数。
- 请求体: 详细的 JSON Schema 或示例。
- 成功响应: HTTP 状态码、响应体结构和示例。
- 错误响应: 常见错误码及含义。
- 示例代码: 提供主流语言(如 cURL, Python, JavaScript)的调用示例。
- 3.3. SDK 与库
- 如果提供了官方 SDK,请在此处提供其文档和下载链接。
- 说明 SDK 的安装、初始化和使用方法。
4. 前端开发
- 4.1. 项目结构
- 前端工程的目录组织说明。
- 4.2. 组件库
- 介绍项目使用的 UI 组件库(如 Ant Design, Element UI, Material-UI)。
- 如果有自研组件库,这里是它的文档入口。
- 4.3. 状态管理
- 状态管理方案(如 Redux, Vuex, Pinia, Zustand)的使用指南和最佳实践。
- 4.4. 路由与导航
- 路由配置规则和页面跳转逻辑。
第三部分:架构与设计
这部分面向资深开发者、架构师和技术负责人,深入解释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内部实现。
5. 系统架构详解
- 5.1. 架构演进
- 从单体到微服务(或其他架构)的演进历程和原因。
- 5.2. 模块/服务拆分
- 各个微服务或核心模块的职责划分、边界和接口定义。
- 服务间的通信方式(同步 RPC、异步消息队列)。
- 5.3. 关键设计决策
- 记录重要的技术选型决策及其背后的考量和权衡。
- 示例:为什么选择 Kafka 而不是 RabbitMQ?为什么采用分库分表方案?
6. 数据库设计
- 6.1. 数据模型
- 核心业务实体的关系图。
- 主要数据表的详细结构(字段名、类型、索引、注释)。
- 6.2. 数据流
- 数据从产生到存储、再到消费的完整生命周期。
- 数据同步、缓存更新、数据归档等策略。
- 6.3. 数据库扩展性
- 分库分表策略、读写分离配置等。
7. 核心模块设计
- 7.1. 模块 A 设计
- 该模块的目标和职责。
- 核心类/函数的设计和时序图。
- 关键算法或业务流程的伪代码或流程图。
- 示例:用户认证模块、优惠券引擎、风控系统等。
- 7.2. 模块 B 设计
- ...(同上,按需添加)
第四部分:运维与部署
这部分是给运维、SRE 和部署工程师看的,确保产品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8. 部署指南
- 8.1. 环境说明
- 开发、测试、预发布、生产环境的配置和区别。
- 8.2. 依赖服务
- 产品运行所依赖的外部服务(如 MySQL, Redis, Kafka, 对象存储等)及其配置要求。
- 8.3. 部署流程
- 详细的部署步骤,最好能自动化。
- 使用 Docker/Kubernetes 的部署清单和说明。
- 回滚策略。
9. 运维手册
- 9.1. 监控与告警
- 监控系统的介绍(如 Prometheus, Grafana, Zabbix)。
- 核心监控指标(CPU、内存、QPS、延迟、错误率)。
- 告警规则和升级流程。
- 9.2. 日志管理
- 日志规范、格式和收集方式(如 ELK Stack, Loki)。
- 如何根据日志排查问题。
- 9.3. 配置管理
- 如何管理和动态更新应用配置(如 Nacos, Apollo, Spring Cloud Config)。
- 9.4. 备份与恢复
- 数据备份策略(全量、增量)、周期和存储位置。
- 灾难恢复计划和演练步骤。
第五部分:附录
10. 贡献指南
- 如何为项目代码和文档做贡献。
- 代码风格规范、Git Commit 规范、Pull Request 流程。
11. 常见问题
- 收集开发、部署、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2. Changelog / 更新日志
- 按版本记录产品的新功能、改进和 Bug 修复。遵循语义化版本。
13. 关于文档
- 文档的维护者。
- 文档的最后更新时间。
- 如何反馈文档问题。
最佳实践与建议
- 以用户为中心: 始终思考你的读者是谁(新开发者?资深架构师?运维?),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信息。将“快速开始”放在最前面。
- 保持一致性: 整个文档的格式、术语、风格要保持一致。使用 Markdown 等轻量级标记语言,便于维护。
- 文档即代码: 将文档与源代码一起放在 Git 仓库中,通过 Pull Request 来更新文档,并进行评审。使用自动化工具(如 Sphinx, Docusaurus, MkDocs)生成和托管文档。
- 图文并茂: 一图胜千言。多使用架构图、流程图、时序图来辅助说明。推荐使用
Mermaid
等工具在 Markdown 中直接绘图。 - 提供可执行的示例: 代码示例、命令行指令都应该是经过测试、可以直接复制运行的。避免使用
foo
,bar
等无意义的变量名。 - 持续更新: 文档是“活”的。将更新文档作为开发流程的一部分(例如,没有文档的 Feature Branch 不能合并)。定期审查和清理过时的内容。
- 易于搜索: 确保你的文档平台有良好的搜索功能。清晰的目录结构本身就是最好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