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大全

内容纲要

先立志

如果你想放弃也放弃不了,就算中途碰壁,也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地重新开始,那么这就是促使你自学的核心。

方法1 挖掘动力的源头【学习动机图】

① 找到一件成为你学习动机的事情
② 写出这件事带来的影响
③ 对影响进行评价
④ 注明评价的理由
⑤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反复重复①—④

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积极性
立志是一种历史悠久,但常用常新的方法
让志向和自己一同成长
立志的意义并不是在于确定目标的瞬间,而是在于反复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与自己的志向联系起来的这个过程。
学习动机图就是这样一个帮助我们塑造自我,将自己的行为与动机反复关联起来的方法。无论您是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志向,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确定目标

只有认真地去制订计划,我们才能看清自己能力的上限,对自己处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总结。制订计划的过程能够引导我们去关注自己的行动与未来。

有一个概念叫作“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客观审视的能力。制订计划则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这种能力。

“计划(plan)是不中用的,但制订计划(planning)却是必不可少的”。

方法2 明确学习的出发点【可能的阶梯】
① 选择一门自己想要学习的科目, 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或是知道的)知识点写下来

② 将步骤1中列出的知识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③ 明确学习的出发点

寻找“知道”与“不知道”的分界线

与其重新开始打基础,从山脚一步一步慢慢向上爬,不如从山腰上为自己架起一座“可能的阶梯”。

直接从山顶出发的“跳伞学习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我们可以暂且不考虑自己的实力,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直接从知识的“顶峰”开始学习。

这种方法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最终目标,有助于我们保持学习热情。
·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意识到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
·只学习达成最终目标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惰性计算学习法”——到了需要的时候再开始学习

方法3 自己来绘制学习的地图【学习路线图】

① 将现状和目标写在纸的两端
② 添加步骤,在现状和目标之间绘出一条路线
③ 思考其他的路线
④ 从多条路线中选出一条学习路线
⑤ 在实际学习中不断对路线进行修正

增强学习动机

把目标改成“先读三行”或者“现在开始学习一分钟”。

方法4 画一张未来的缩略图【1/100计划法】

① 将“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值化
② 将目标数值的1/100设为小目标,并立即完成
3 如果1/100还是很难完成,那就先只做眼前的一点点

让梦想变得有重量
将“计量管理”的思维引入学习的过程中。
用自己每天能够完成的量来除总量,计算自己需要的天数。
即使数值不那么准确,通过将总量除以100或1000,我们就能够将看起来很遥远的大目标分割为触手可及的小目标。

将自己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数值化,然后除以100,将结果写下来。如果除以100后量还是很大,就再除以10,直到任务量合适为止。
找到一个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实现的目标,试着使用 1/100计划法来完成它。

方法5 拒绝拖延症【两分钟起跑法】

① 将计时器设定为两分钟
② 开始计时,同时立刻开始学习
③ 无论做到哪里,只要计时结束就立即停止学习
停止作业后,用两秒时间从下列三个项中选择一项。
·继续学习同一内容,无限制时间。
·开始学习其他内容,再计时两分钟。
·停止学习,开始休息。

对那些想要成事的人来说,“开始做”是最必不可少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步。
一旦开始做,就很难轻易放弃
两分钟起跑法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马上开始做,只做一点点”的方法。

当任务被中断处于未完成状态时,即使是没有外界诱因的刺激,人们也会想要将其完成。这种现象叫作“奥夫相基娜效应”(ovsiankina effect)。

挤出学习时间

时间管理方法都离不开这三点:
① (作为前提条件)把握自己当前时间分配的状况。
② 整理一下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用做。(放弃那些优先级较低的事情和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减少时间的浪费)。
③ 安排时间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将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
④ 着手去做(摆脱拖延症)。

方法6 把握自己的行动,彻底消灭盲区【行动记录表】

① 准备一本手账,在上面写好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最好是那种有垂直型时间轴的手账,能够将未来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时间安排都记录在同一页内。
② 在未来的一周内,记录自己的行动
如果是最后放在一起写,很可能会因为间隔时间太长而不小心搁置下来。
为了能够在开始或终止某项行动时立刻将时间记录下来,我们应该随时做好记录的准备,比如可以将记录表随身携带。
③ 将自己的计划和实际的行动记录进行对比

做计划的人有很多,但是记录自己行动的人却很少。我们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了解自己的行动。
只有做好记录,才能着手改善,记录的过程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的行动。
对所有的行动进行监测

方法7 用炼金术将时间变废为宝【净化灰色时间】
① 准备一张能够记录自己24小时行动的表,以小时为单位记录自己的行动
最好能够持续记录一周。如果之前制作过行动记录表(方法6),可以直接拿来用。
② 对每个小时的自由度进行评估
我们将自己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称为“白色时间”,行动完全受限的时间称为“黑色时间”。而那些介于二者之间,部分行动受到限制,但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时间,就是“灰色时间”。在一天24小时中,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灰色时间。
③ 思考一下,如果想利用灰色时间学习,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④ 将用来做准备的时间也安排到时间表里
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灰色时间开始净化

方法8 转动番茄,让自己更集中【番茄工作法】

① 设置25分钟倒计时,开始学习
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单位“一个番茄时间”由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构成。为了能够在25分钟内结束作业,请将比较费时间的任务提前进行分解。
如果中途需要接电话,或是被别的事情打断,请中断计时并重新开始。
② 休息5分钟,其间做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放松大脑
最好也不要查看邮件、刷社交软件或接打电话。
③ 重复4个番茄时间后,休息30分钟
番茄工作法可以让我们反复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工作,增加一天中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总时长,提升脑力工作的生产力。

不断重复相同的低负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健身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下面这项训练。
·准备一项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且能够多次重复的训练动作。
·找到自己重复次数的极限,取其1/2设为规定次数(比如,如果最多能做10个俯卧撑,那就将规定次数设为5次)。
·设定计时器(比如每隔一小时响一次),只要计时器响起,就立刻做规定次数的训练动作。
·考虑到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可以每天少做几次,渐渐增加次数。

每次完成极限值的1/2,就不会累到精疲力竭的地步。短时间内反复做同一项训练,这一极限值还会自然而然地增长。

坚持下去

学习这件事情说白了,就是要学会如何同自己愚蠢的那一面打交道(注意不要变成同伙)。学习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要长期和自己脑内的恶势力斗争下去;学习的程度越深,就越是要深入地去面对自己的无知。

方法9 让自己无法偷懒【反向计划法】

① 将自己想要做的事设为目标(目标要大到不可能完成的地步)
设定一个自己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原因会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② 取目标的最小单位,将其写成否定形式
③ 让反向目标无法完成
当我们能够保证每天都无法完成目标后,可以稍微将其放宽一些。例如,如果一开始的目标是“每天一个字都不写”,那就可以放宽到“每天不写超过十个字”。

反向计划法可以让“计划失败”从一件完全消极的事变成一件(有一点)积极的事,是一种利用棘手的恶性循环来帮助我们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

方法10 让每日必做的事成为习惯的土壤【习惯杠杆】

① 选择一个习惯作为“垫脚石”
选择一个自己已有的习惯。
最好选择自己在一天中会频繁做许多次的事情,比如看手机。也可以选择每天必做,且时间比较固定的事情,比如吃饭。
② 将想要养成的新习惯与该习惯连起来执行(先后顺序任意)
将我们想要养成的新习惯与该习惯连起来执行,先后顺序可以任意调整。
③ 反复重复步骤②,一点一点地加大新习惯的分量。

把想要养成的习惯和自己每天必做的事情拴在一起
习惯杠杆,就是一种把自己现有的习惯当作垫脚石,来养成新习惯的方法。

方法11 从“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的行为中总结规律【行为设计表】

① 选择一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再找到与之相对的“竞争行为”
所谓“目标行为”就是指我们想要增加或减少的行为或习惯。而“竞争行为”则是指那些阻挠我们增加或减少该“目标行为”的行为。
② 制作一张表格,从四个方面来评价目标行为和竞争行为

3 利用竞争行为出现的原因来改善目标行为

只要坚持自我监测记录,就会取得进步。
尽可能地降低记录的难度

营造学习氛围

那些看起来意志力很强的人,都是在用一些外部机制来支撑着自己。
总有人在远方和我读同一本书。

方法13 请他人介入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让他人来把关】
写一封承诺书
将自己本周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一个经常会见面的人(家人、同事、朋友均可),或者发布到网上。收到信的人没有监督义务,也不必发号施令。
这样做会比口头上的承诺要有效得多,能够让我们更有动力。
行动契约
如果实在是缺乏干劲,就可以采用终极手段——请别人来监督我们,执行奖励或是惩罚。比如说像下图这样,每周将自己的成果交给监督人检查,如果未能完成目标的90%以上,就请监督人按照契约要求给予惩罚。

人是环境与状况的产物

人的意志是薄弱的。换句话说,人虽然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但是却无法保持恒定的意志力。

“外在的理性”来锁住我们飘忽不定的意志。

方法14 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

① 为自己选择一位老师
私淑,是指拜自己无法见面的人为师。这位老师可以是一个地理上与我们相隔甚远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自己崇拜的作者或是历史上的伟人,但是出现在虚构作品中的架空人物也未尝不可。
② 收集该人物的相关信息
③ 随时询问自己私淑的老师
随时随地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如果是我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他当时是怎么做的)”,以此作为自己自学的指南针。
比如每当我有些畏缩,心想“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吗”的时候,都会想起林达夫先生70岁时,还会为了读洛尔卡而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
点亮迷茫的魔咒——“如果是他的话,会怎么做?”
自学本不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在私淑的过程中,不要光顾着收集信息(老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过哪些事),而是应该在脑海中塑造一个虚拟人格,不断地自问自答“如果是他的话,他会怎么做(行动)、怎么想(思考)”。

方法15 一起读书,形成知识共同体【共读】

① 发起人选择一本书,邀请大家共读
共读,是指多个人同时读一本书。可以先决定好读哪本书,再邀请大家共读,也可以等凑齐几个人后再选书。
② 所有成员在共读会开始前将书读完
发起人定好举办共读会的时间和地点。
③ 在共读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读过的内容
在参加共读会前,可以先写一写内容的梗概,或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

共读可以防止半途而废

经济上不够宽裕的自学者可以做些什么?

图书馆:借阅
网络:慕课、Coursera、edX和JMOOC(日本版的慕课平台)

自己来决定学习的内容

想要自己来决定自学的内容,我们就需要先掌握一些通用的调查方法。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发现未知”和“查阅资料”的方法。

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

方法16 清点脑内的知识【知识地图】
① 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是课题,把能够想到的所有相关内容都写下来,不必按照特定的顺序
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有点感兴趣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内容、听说过的名称和用语以及记不住名称的模糊概念等,只要是与自己选择的主题有关即可,想到了就可以写下来。
无论是单词、词组还是短句,都无所谓。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叫不出名字的模糊概念越多越好。
② 全部写完后再回头看一看,将自己有所了解的项目用方框圈起来
写到没什么可写的了,就先停笔,然后回头看一看自己写下来的内容。
在看的过程中,将那些与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所关联的项目用方框圈起来。比如自己学过的内容、听说过的内容,或是在书上见到过的内容,这些都可以算在内。
在之后的步骤中,如果您学到或是想起了什么新的概念,也可以随时添加进来。
③ 从这些带方框的项目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 或是看上去比较重要的项目,查阅一下相关的知识。 查完的项目可以再加上一层方框(双层方框)
查阅时尽量选择比较快捷的方式,比如利用手头的辞典和百科全书,或是在网上搜索。
4 查过一些词后,再将自己写的内容重新看一遍,把那些看上去有联系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在连线时,不必在意这些项目有没有被框起来。如果在过程中发现需要查阅一下某个项目的相关知识,可以跳回③。
⑤ 不断重复③和④,直到知识地图的内容大致确定下来, 不再继续扩增或是变化为止。再从所有项目中选出几个自己还想进一步详细了解的项目,用圆圈圈起来
⑥ 看自己写下的内容,从画圈的项目中选出一个自己 最感兴趣的项目,在圈的外侧再画一个圈(◎)。 您的学习或研究将会围绕着该项目展开。
⑦ 随着学习或是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断地对知识地图进行修订。

“我知道什么?”
内省、回想、间接信息探险、直接信息探险
如果我们很无知,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那就可以直接地毯式排查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或是某个领域中的内容。

方法17 用古代的雄辩术来自问自答【拉米提问法】

① 找到一个自己不了解,或是想要了解的事物, 用下列问题来自问自答
·类别(属于什么类别?)
·种差(与该类别中的其他事物有什么不同?)
·部分(由哪些部分构成?)
·定义(它的定义是什么?)
·词源(这个词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反义词(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原因与由来(它是由什么产生的?)
·结果与衍生物(会衍生出什么?)
② 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等之后查阅相关资料

“提问”是一切知识的起源

方法18 知识的跨领域检索【NDC横向搜索法】

① 选取一个主题
最好是一个词,这样搜索起来会比较容易。
② 将该主题与日本十进分类法中的各项名称组合在一起, 进行搜索
可以先从比较靠前的项目开始,比如说如果我们的主题是“自行车”,那么可以用“自行车哲学”这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比较靠后的项目,比如“自行车政治学”“自行车经济学”等。搜索工具可以选用搜索引擎或是文献数据库。

日本十进分类法(NDC)


不要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

找到资料

方法19 搜索前需要做的事【打磨关键词】
① 从辞典中收集适合用来搜索的词语或是短句(关键词)
如果您是第一次搜索某个内容,可以使用有多辞典查询功能的在线辞典网站来收集关键词。在收集关键词的过程中,要多注意一下那些意思比较相近的词。
② 试着搜索这些关键词
使用搜索引擎搜索①中收集到的关键词,看看搜到的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③ 收集共现词
所谓共现词,就是指那些经常一起出现在同一搜索结果中的关键词。当我们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后,可以再从这些内容中收集出现频率较高的共现词,利用这些共现词来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
例如,“静态”和“动态”这两个词就经常会与“拉伸运动”一起出现。
“拉伸运动”的共现词:静态、动态。
④ 找到需要排除的关键词
那些与我们的目的无关但搜索结果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就是我们需要排除掉的关键词。它们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缩小搜索的范围。

事实上,搜索引擎并不是一种用来查找信息的工具,而是一种用来筛选互联网信息的过滤器。

方法20 在不同层级的知识间自由穿梭【提喻查找法】

提喻查找法,是一种用来查找不同层级信息的方法。
① 找到一个自己想要了解的事物,然后想一想该事物属于 什么类别
例如,当我们想要了解关于“海明威”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这样问自己:
问:“海明威”属于什么类别?
答:“海明威”是一名“美国文学家”。
② 得出答案后,再继续想一想该类别又被包含在什么类别 之中,如此反复
问:“美国文学家”被包含在哪一类别之中?
答:“美国文学家”被包含在“欧美文学家”这一类别之中。
问:“欧美文学家”被包含在哪一类别之中?
答:“欧美文学家”被包含在“文学家”这一类别之中。
问:“文学家”被包含在哪一类别之中?
答:“文学家”被包含在“人”这一类别之中。
③ 用找到的上层概念来查找资料
经过上面两个步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概念层级的链条,即“海明威、美国文学家、欧美文学家、文学家、人”。
接下来,为了先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可以去寻找相关的百科或是辞典。先从刚才找到的这些概念中选出一个,例如“海明威”,将其与“百科”一词组合到一起,输入图书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方法26“书籍探索”)。

方法21 攀上巨人的肩膀【寻找相关文献】

① 选择一篇(带参考文献列表的)文献作为起始文献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篇文献作为起始文献,前提条件是这部文献必须带有参考文献列表。如果没有注明参考文献的话,那么在②中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找到该文献作者所撰写的其他文献”了。
② 从起始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入手,找到与其相关的文献
选定了起始文献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寻找与其相关的三种文献。
·找到该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
·找到起始文献中引用的文献,以及其参考文献列表中所注明的文献。

方法22 调查研究的航海日志【调查日志】
① 把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或主题) 写到表格最左边的一格中
② 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将答案写到相应的格中
·【已知】我现在都知道些什么?
·【欲知】我想要了解什么?想要寻找什么?
·【调查方式】为此,我应该怎么做?(打算去哪里查找资料?调查哪些内容?)

③ 将调查后得知的内容填写到表格中
根据②中填写的内容来查阅相关的资料(展开调查),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将下列几项内容填写到表格中。这一步不仅仅是记录调查结果,还要对此次采用的调查方式进行反思。
·【得知】通过调查或学习掌握的内容。
·【未知】在调查或学习后仍未能搞清楚的内容。
·【调查方式】实际采用了哪些调查方式(去哪里查找了资料、调查了哪些内容),以及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
·【应用】此次通过调查或学习得到的知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④ 不断开展新一轮调查,并将相关事项依次填写到表格中
基于③中的调查结果和反思,重新选定新的调查内容(或主题),开展新一轮调查。可以选择上一轮调查中“未知”的内容,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调查得知的内容为什么没有在“应用”中派上用场,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他的调查主题。
选定了新的调查内容(或主题)后,就可以再重新回到①,继续开始填表。不断重复①~④,记录自己的调查过程,使调查逐步深入。

打开通向知识的大门

之所以让你先不要读经典作品,而是去读教科书,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教科书中的内容还会介绍经典著作问世后的发展。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去读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直接去看弗罗姆金写的最新版的语言学教科书;不要去读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直接看最新版的发展。

不要将选书全部交给运气

·百科全书:调查研究的第一选择。
·文献目录:借助前辈们的力量来查找资料。
·教科书:入门书+百科全书+文献目录,三位一体。
·书籍:自学者的好伙伴,人类记忆的外接存储器。
·期刊文章(论文):通往知识最前线的大门。

“调查研究”的路线图

方法23 第一类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博识的可能性

▲百科全书的种类
专业性百科全书
SPECIAL ENCYCLOPEDIA(适合初学者★☆☆)
百科全书可以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General Encyclopedia)和专业性百科全书(Special Encyclopedia)两种。

方法24 第二类参考工具书【文献目录】——调查达人的赠礼

世界级文献检索系统

自学时可以使用的论文检索工具

知识的生命周期

通过研究所产生的新知识——学术性知识会在被不断筛选的同时,按照下列的流程来流通。
学术研究→学会演讲/论文发表→文献综述→论文集→教科书/百科全书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方法28 让多部文献一览无余【目录矩阵表】

方法29 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

方法30 贯通式地阅读文献群【要素矩阵表】

对信息进行筛选

方法31 找出谣言的矛盾【时间层级矩阵表】

方法32 让荒唐的主张暴露无遗【四格表】

方法33 找出主张的根据【图尔敏模型】

方法34 不知不觉中就会用到的最快的读书方式【转读(Flipping)】

① 盯着书页,用最快的速度翻书

方法35 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Skimming)】

① 阅读绪论部分,或是文章的第一个段落
② 阅读结论部分,或是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

方法36 同文献对话【问读(Q&A Reading)】

① 将文献(书或是论文)中的章节标题转换为问题的形式
② 从标题对应的章节中找到问题的答案③ 回答问题,制作一份“摘要”
③ 回答问题,制作一份“摘要”

方法37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限时阅读(Timed Reading)】

① 找到一本想读的书,事先规定好用多长时间来读
不要太长,15~30分钟即可。
②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
如果一开始规定的时间是30分钟,那么到了30分钟后,即使是没有读完也必须停下来。无论还剩多少页没有读,心中有多么意犹未尽,(至少在当天)都不能再翻开这本书。

方法38 阅读方法的寂静革命【默读(Silent Reading)】

方法39 用最古老的阅读方法将知识刻入身体【朗读(Reading Aloud)】

方法40 用手指来指引读书的方向【指读(Pointing Reading)】

方法41 让读书与思考接轨【刻读(Marked Reading)】
① 先粗略地阅读一遍,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概要
② 一边阅读,一边在必要的位置做标记
③ 读完一遍后,再从头开始重温那些留下标记的部分

阅读文本,在感兴趣的语句下面画线,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写下评论,这一系列的步骤可以说是所有思考方式的基础。

方法42 引领我们走向精读的“辅助轮”【段落归纳(Paragraph Summarizing)】

方法43 调动认知资源来跨越难关【抄写(Scribing)】
① 准备一段文本
刚开始最好篇幅不要太长,这样更容易坚持下来。
② 先读一小段,然后凭记忆写下来
读一段文本,然后移开目光,将刚才读过的内容写下来。这种方式也叫默写,相当于是“默记”+“书写”。
③ 写错了也不必擦掉,画两道横线即可
④ 将准备好的文本全部写完
⑤ 检查自己写下的内容是否正确

方法44 运用所有的阅读方法来攀上精读的顶点【注释(Annotating)】

① 选取一段文本
② 将比较重要或是值得注意的内容标记出来
③ 写注释

方法45 用译读来做思考训练【铃木式六分笔记】

① 将笔记分成六个部分,把原文的一小段粘贴到笔记的第1部分中
② 查一查这段文字中的单词、短语和语法, 将查到的内容写到第2部分中
③ 将一些有助于理解文意的背景知识以及与语言无关的事实写到第3部分中
④将疑问和思考过程写到第4部分中
⑤将译文写到第5部分中
⑥最后将这段文字抄写到第6部分中

方法46 战胜逆境的摘要注释法【列宁笔记】

① 阅读文献,制作笔记
② 阅读①中制作好的笔记,在笔记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评论
③ 时不时地翻看笔记,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些内容

阅读记忆

只要我们记忆得足够牢固,就不需要再去花费宝贵的认知资源来回想这些知识,这样一来,这些认知资源就可以用在理解上。

方法47 通过记忆法的搭配来强化元记忆【记忆法组合术】

① 把自己想记,或是记不住的内容写下来
② 把记不住会带来的损失和记住后能够带来的回报写下来
③ 为每一个“记忆课题”选择最合适的记忆法
④ 尝试使用自己选择的记忆法来记忆

方法48 治疗记忆障碍时会用到的文章记忆法【PQRST法】

① 预读(Preview)
先将准备记忆的文本(文章)大致阅读一遍,把握主要内容。
② 提问(Question)
针对文本(文章)的关键点提问。可以分别从5W1H(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原因和方法)的角度来思考,提出问题。
③ 读(Read)
仔细阅读文本(文章),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④ 自己复述(Self-Recitation)
读完后,将得到的信息在心里反复复述,并将其记住。
⑤ 测验(Test)
把书合上,一边看着②中提出的问题,一边将答案写出来。作答完毕后,再对照文本(文章),检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一些读书策略的对比

方法49 学习前后的准备和巩固【预习地图&复习地图】

① 把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写下来
② 把相互关联的概念标签用线连接起来
③ 想一想连线的概念标签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写在线上
④ 在②和③的过程中,如果想到了新的概念标签, 可以随时添加到图中
⑤ 重复②~④

方法50 源自古希腊的想象记忆法【记忆术(mnemonics)】

① 准备用来关联记忆的“桩”
② 在脑内想象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
③ 在想象中将记忆桩与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联系起来

准备记忆桩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
·使用现实中存在或是想象出来的地点(Loci System,即位置记忆法)。
·在脑海中想象一组顺序明确的事物,例如数字(Peg System)。
·将数字转换为辅音,找到包含这些辅音的单词,再利用这些单词来展开联想(Phonetic System)。

策略1:拆分读音并找到谐音词
策略2:举出具体的例子
策略3:创造一个情景或是故事

传统的记忆术

方法51 使用模块化复习的记忆管理法【35分钟模块法】

① 学习时,以35分钟为一个周期,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0~20分钟……学习新的内容。
第20~24分钟……稍事休息,让新的知识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准备。
第24~26分钟……复习一天前的学习内容。
第26~28分钟……复习一周前的学习内容。
第28~30分钟……复习一个月前的学习内容。
第30~35分钟……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② 想要继续学习的话,先休息10分钟,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利用时间分配机制来重复记忆
35分钟模块法是一种学习时间分配机制。
由于多数人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所以我们就用前20分钟来学习新的内容。接下来,再按照学习时间:复习时间为6:4的比例,计算出复习时间应为15分钟。二者加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35分钟的学习模块。
间隔复习法(Spaced R ehearsal)认为,学习者应该在反复复习的过程中逐渐拉长复习间隔。由此衍生出的“DWM(Day-Week-Month)系统”将复习的时间点简化为“一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35分钟模块法也正是采用了这样的复习模式。
比起一次性记住,在多次重复中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且持续的时间也更长。研究已经证明,这条规律适用于各种记忆方式、内容和情景,无论是单纯的背诵,还是阅读理解和技能习得,均不例外。
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逐渐拉开重复的间隔也能够增强记忆的效果。例如,比起每隔三天复习一次,不如分别间隔一天、三天、一周……这样会记得更牢靠一些。
间隔复习法的效果已经多次被实验所证实,十分可靠。对于自学者,乃至所有想要学习的人来说,都能够派上很大的用场(目前也的确已经有了许多实际应用),但知道的人却出乎意料得少。有的人即使听说过,也不觉得它有多么重要。

【35分钟模块法】


【60分钟模块法】


突破不懂的难关

方法52 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出声思考(Think Aloud)】

①选择一个课题
这个课题可以是一道难题,也可以是读过后觉得没有读懂的文献。
② 准备一个可以录音的设备
可以使用录音笔,也可以用手机自带的录音程序。
③ 一边解题(或是阅读文献),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开始录音,在解题(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把自己所有思考过程和想法都用嘴说出来。
④ 结束一段学习后停止录音,自己从头听一遍
当题目解不出来,或是读文献卡壳了的时候,就是我们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绝佳机会。即使是顺利地将题目解了出来,也一定要听一听自己的录音。
一边听录音,一边重温自己解题和阅读时的思考过程。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做笔记,也可以先把录音的内容转换成文字,然后一边听一边在旁边写下新的发现,对内容进行修正,这样效果会更好。

比起安安静静地学习,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会学得更快,理解也会更深刻。

方法53 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

① 遇到读不懂的内容时,就拿出下面这张图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内容,就拿出第561页这张“不懂”路径图。
② 确认一下自己当前的状态是处于路径图中的哪个阶段
不明型
几乎完全读不懂,或是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哪里不懂的状态。例如,当我们面对一门完全读不懂的外语时,就属于这一类型。
不定型
句子中的每一部分单独拿出来都可以理解,但是有些部分可以有许多种解释,所以不知道在这句话中选用的是哪一种。用外语来举例的话,就相当于是每个单词都能查到译法,然而代入句子中却看不懂,只能把许多个不同的义项一个个地代入句子中,不断试错。
不能型
确定了选用哪种解释后(有了自己的理解后),语句中依然存在矛盾或是不协调的地方,当前的这种解释(理解)导致文章前后的逻辑无法自洽。

③ 确认路线图,看看自己在当前的状态下能够做些什么, 试着做一做
不明型 的“不懂”→将句子划分成几个部分→为每一部分拟定一种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先将读不懂的句子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为每一部分拟定一种解释或是含义。

方法54 把做过的题利用起来【不同的解法】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提升练习题的学习效果。
0 先把题做一遍
如果这道题您已经做过了一遍(或几遍),可以直接跳到①。
如果您是第一次做这道题,那么请在做题的同时计时,看自己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解出来。即使没能解出来,也要把自己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去看一看答案给出的解题方法。
① 把题重新做一遍
② 在解题的同时出声说出自己的思路
③ 给别人讲解
④ 给自己讲解

创造自己的自学方法

说到底,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改变自己的过程。每当学到一项新知识,或是掌
握一项新技能,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方法55 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

① 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元笔记)
除了做练习题和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本以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一些发现。也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元层次)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可以选用纸质偏厚的笔记本,也可以直接将文本文件存储在云端,通过移动设备来编辑。无论选用哪种形式,只要能够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记录即可。
② 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到元笔记中
无论是在学习的中途或间隙,还是在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只要有了新的发现,都可以随时记录到元笔记中,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就算是一开始找不到什么可写的,只要坚持记录一段时间,就总能够看到一些自己以前忽略了的事物,或是发现自己的思考出现了一些变化(从元层次对自己学习的观察变得更敏锐了)。
特别是当自己的学习进展不顺利时(比如不知为何效率比平时低、感觉自己不在状态、总觉得有问题却又说不清是什么问题),不要光在脑海里想(陷入烦恼),而是最好将自己的感受(牢骚也好,担忧也好)全都写下来,顺序也可以随意。
③ 随时翻一翻做好的笔记,把想到的内容添加进去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翻看元笔记来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还可以将其看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它来对学习方法和自我监测的手段进行改善,甚至是作出自己的创新。

任何学习中都会用到的基础能力

阅读理解

自学英语的要点

1 卡托·罗姆勃的等式
每天坚持
2 不会半途而废的刷墙式学习法
① 先学习这门语言的文字和发音
② 先看单词,再看语法
③ 把教材上的会话和课文全部看一遍
④ 仔细阅读语法的讲解,重新再读一遍教材
⑤ 记忆并理解了教材上的内容后,还要再进一步巩固。把每一章的内容朗读10遍并抄写3遍。这个过程重复3轮后,一本教材就算是学完了。

让学习能够坚持下去的诀窍,就是每次只学“薄薄的一层”,让自己感到迫不及待。换句话说,就是要强忍住想要继续往下学习的冲动,让每天的学习量无法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3 使用儿童辞典和百科全书作为外语教材
4 在会话和闲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自学数学的要点

1 世界上不存在数学的母语者
2 停止想象,开始动手
3 理解
4 数学书都是从“结尾”开始写起
5 掌握证明过程的读写能力(literacy)

  • 停止想象,开始动手
  • 回归到数学书中的定义和定理,严格按照推理规则来动笔(光在脑海中想可能会跟不上)进行推导。
  • 如果我们想要学会如何解题,就必须逼自己实际动手去做数学题,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
  • 如果我们先使用“解题类”的数学入门书来反复练习,使代数式展开和计算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不需要再占用许多认知资源,那么就可以保证更多的认知资源能够用于理解。
  • 先学会“解题”,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理解”
  • 数学书都是从“结尾”开始写起
    • 先写定理,再写证明过程
  • 数学书的叙述顺序再“颠倒过来”看,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定理时,可以先看一看例题和练习题,这样就能知道这个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哪些应用感到好奇,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来确认一下。

掌握证明过程的读写能力(literacy)

  • 适合用来提升数学证明的读写能力,它就是丹尼尔·索罗撰写的《证明的阅读与写作:数学思维过程入门指南》(共立出版,1985)。

证明方法的总结

1/100计划法

让梦想变得有重量

“一时兴起”不是长久之计

“一时兴起”大多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像人无法通过反复跳跃让身体长时间停留在空中一样,这样的精神状态往往只是暂时的,无法长久地保持下去。

自学烦恼索引

◎ 如果您不知道这本书该如何使用
→本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032
→自学烦恼索引……………………………………………………………………………………………684
◎ 如果您觉得这本书太厚了读不下去
→本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032
→方法35 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Skimming)】………………………………………………………411
◎ 如果您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序文 致所有不想放弃学习的人…………………………………………………………………………008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5
以一名自学者的身份踏上人生的旅途………………………………………………………………………585
◎ 如果您想要偷懒
→方法9 让自己无法偷懒【反向计划法】…………………………………………………………………88
→方法12 明确自学的进度和自己当前的位置【学习日志】……………………………………………108
→方法14 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126
→方法55 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590
◎ 如果您总觉得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如别人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0 我想要摆脱无知……………………………………………………………002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4 如何做取舍…………………………………………………………………57
→方法14 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126
◎ 如果您觉得自学坚持不下去了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 为什么我们不会放弃学习……………………………………………………9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5 半途而废的人都在想什么……………………………………………………83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5 以一名自学者的身份踏上人生的旅途……………………………………585
◎ 如果您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笨了
→方法15 一起读书,形成知识共同体【共读】……………………………………………………………132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4 和“不懂”一起踏上旅途……………………………………………………549
◎ 如果您被别人嘲笑后感到心灰意懒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 为什么我们不会放弃学习………………………………………………………9
→方法1 挖掘动力的源头【学习动机图】……………………………………………………………………12
◎ 如果您觉得别人比自己强,因此陷入消沉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 为什么我们不会放弃学习………………………………………………………9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5 半途而废的人都在想什么………………………………………………………83
◎ 如果您意志不够坚强,很容易半途而废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5 半途而废的人都在想什么………………………………………………………83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写梦想……………………………………………………25
◎ 如果您的目标过于远大
→方法4 画一张未来的缩略图【1/100计划法】……………………………………………………………46
→方法3 自己来绘制学习的地图【学习路线图】……………………………………………………………35
→方法14 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126
◎ 如果您要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如何是好
→方法6 把握自己的行动,彻底消灭盲区【行动记录表】…………………………………………………61
→方法7 用炼金术将时间变废为宝【净化灰色时间】………………………………………………………68
→方法3 自己来绘制学习的地图【学习路线图】……………………………………………………………35
◎ 如果您觉得没有动力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3 先学习1分钟……………………………………………………………………41
→方法5 拒绝拖延症【两分钟起跑法】………………………………………………………………………51
◎ 如果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方法8 转动番茄,让自己更集中【番茄工作法】…………………………………………………………75
◎ 如果您总爱拖延
→方法11 从“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的行为中总结规律【行为设计表】………………………99
→方法13 请他人介入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让他人来把关】……………………………………………121
◎ 如果您觉得时间不够用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4 如何做取舍………………………………………………………………………57
→方法7 用炼金术将时间变废为宝【净化灰色时间】………………………………………………………68
◎ 如果您无法坚持学习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5 半途而废的人都在想什么………………………………………………………83
→方法10 让每日必做的事成为习惯的土壤【习惯杠杆】…………………………………………………94
→方法11 从“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的行为中总结规律【行为设计表】………………………99
→方法13 请他人介入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让他人来把关】……………………………………………121
◎ 如果您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
→方法16 清点脑内的知识【知识地图】……………………………………………………………………163
→方法17 用古代的雄辩术来自问自答【拉米提问法】……………………………………………………173
◎ 如果您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没有概念
→方法2 明确学习的出发点【可能的阶梯】…………………………………………………………………29
→方法16 清点脑内的知识【知识地图】……………………………………………………………………163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查找自己想学习的内容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8 找到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的其他武器…………………………………………189
→方法19 搜索前需要做的事【打磨关键词】………………………………………………………………194
→方法20 在不同层级的知识间自由穿梭【提喻查找法】…………………………………………………200
→在谈方法之前 不要将选书全部交给运气…………………………………………………………………230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
→方法26 遇见自己想读的书【书籍探索】…………………………………………………………………280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寻找书籍
→方法26 遇见自己想读的书【书籍探索】…………………………………………………………………280
◎ 如果您不擅长阅读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2 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反复阅读………………………………………………399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
→速读(方法34~37)………………………………………………………………………………………405
→平读(方法38~40)………………………………………………………………………………………432
→精读(方法41~46)…………………………………………………………………………………………447
◎ 如果您总是读不完一本书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2 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反复阅读………………………………………………399
→速读(方法34~37)………………………………………………………………………………………405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阅读论文
→方法30 贯通式地阅读文献群【要素矩阵表】……………………………………………………………347
→方法35 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Skimming)】…………………………………………………………411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寻找论文
→方法27 赶赴知识的最前线【查找期刊论文】……………………………………………………………292
→方法29 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335
◎ 如果您发现经典作品很难读懂
→方法15 一起读书,形成知识共同体【共读】……………………………………………………………132
→方法44 运用所有的阅读方法来攀上精读的顶点【注释(Annotating)】……………………………468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9 经典作品并不是写给我们看的………………………………………………225
→方法53 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560
◎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整理资料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0 成为速度最快的门外汉………………………………………………………319
→方法28 让多部文献一览无余【目录矩阵表】……………………………………………………………326
→方法29 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335
→方法30 贯通式地阅读文献群【要素矩阵表】……………………………………………………………347
◎ 如果您发现自己总会囤一堆没看过的书
→方法28 让多部文献一览无余【目录矩阵表】……………………………………………………………326
→方法35 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Skimming)】…………………………………………………………411
◎ 如果您迷失在了信息的海洋里
→方法29 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335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1 不要被那些“荒谬的知识”所迷惑…………………………………………359
◎ 如果您分不清事实和谣言
→方法31 找出谣言的矛盾【时间层级矩阵表】……………………………………………………………367
→方法32 让荒唐的主张暴露无遗【四格表】………………………………………………………………374
→方法33 找出主张的根据【图尔敏模型】…………………………………………………………………381
◎ 如果您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第3篇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391
→方法55 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590
◎ 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过于低下
→方法12 明确自学的进度和自己当前的位置【学习日志】………………………………………………108
→方法55 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590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5 半途而废的人都在想什么………………………………………………………83
◎ 如果您觉得自己总是记不住学习的内容
→方法47 通过记忆法的搭配来强化元记忆【记忆法组合术】……………………………………………502
→方法49 学习前后的准备和巩固【预习地图&复习地图】…………………………………………………516
→方法50 源自古希腊的想象记忆法【记忆术(mnemonics)】……………………………………………529
◎ 如果您觉得自己忘得太快,特别烦恼
→方法51 使用模块化复习的记忆管理法【35分钟模块法】…………………………………………………542
◎ 如果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记忆方法
→方法47 通过记忆法的搭配来强化元记忆【记忆法组合术】………………………………………………502
◎ 如果您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懂”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4 和“不懂”一起踏上旅途………………………………………………………549
→方法53 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560
◎ 如果您觉得自己的理解能力过于低下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4 和“不懂”一起踏上旅途………………………………………………………549
→方法53 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560
→方法52 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出声思考(Think Aloud)】……………………………………………555
◎ 如果您觉得学不懂,想要放弃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4 和“不懂”一起踏上旅途………………………………………………………549
→方法1 挖掘动力的源头【学习动机图】………………………………………………………………………12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5 以一名自学者的身份踏上人生的旅途…………………………………………585

Leave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lose
arrow_upward